本报编辑部:浙北大厦集团有限公司宣教部
关于我们 |  常见问题 |  免责声明 |  返回首页
本报地址: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红旗路南街口 主编:奚高云 责任编辑:柏文来

4您正在阅读:2018年04月30日 - 第201802期 - 第08版

 
浙北大厦集团报
上一期 34 下一期
 
 

新闻检索

往期回顾

4当前位置: 首页 - 第201802期 - 第08版 - 新闻内容
品书,品生活

新闻作者: 菱湖店 赵鲜敏   阅读次数:
    读余秋雨《文化苦旅》。断断续续间,读了三遍。且读着书里的每一篇,都会情不自禁来回反复默诵,想想,不禁哑然,也真算是霸道曲解了书名里那“苦旅”两字。
    读完三遍的《文化苦旅》,似有好些话说的。但还是把胸中这份热腾腾模糊的欲动往下压了压。因为我想待到这份热热蠢蠢的冲动渐渐冷却,积淀下来的或许才是内里真正需要,用心慢慢咀嚼消化的东西。
我虽不是什么文人,却能深深体味文人的那一种苦。在我印象里,文人总该是脱俗的,从而亦是清高、清贫的。或许,也正因了长期以往对文人这般根深蒂固的定位,使一直来的文人们总处于现实与理想,物质与精神的纠结里辗转而未能坦然。古今文人无数,他们挥洒着胸中那汩汩的才情,化作笔端珠玑的跳跃,或犀利,或温润,或悲情,或欣然间,不知感动开悟了多少的曾经沧海难为水。而文人们却带着世俗给予精神洁癖式的脱俗的禁锢,始终未能超脱自己。常常替文人们哀叹,于这般顾影自怜的无奈间,哪怕一切囿于我见识浅薄,自作多情,也罢。 
     直至读到余秋雨敦煌莫高窟那声沉重郁结无奈的悲愤,与创作疲累后,翻出各地的讲学邀请函,以借此省却出游的一切俗世繁杂,而专致于纯粹属于自己的旅途时,那样一份坦然与豁达,顿是心生一亮。我想,这就是现代文人的标杆,也是生活中,为人处世所要情怀的一番借鉴,可这又该有多难,多难……
真喜欢这样。时不时随兴致读一次两次三次的余秋雨,再采集他一路撒下无数的才情与文思,哪怕读得有些累,乃至于莫名地悲哀,郁结,与愁闷。
    一切甘愿就好! 
    放下原本可以悠游的慵懒时光,认真坚持一种选择,又开始相信,美好就是这样,一边历经着一些辛苦,一边却已在不知不觉间,丰盈了心中曾经小小的期许,然后――
又引向岁月的前方……

上一篇34下一篇

Copyright © 2017-2027 浙北大厦集团报 All Rights Reserved  浙ICP备案:05120032